根據用途需求,數位影像最終可能要列印出來,或是在不同媒體平台、裝置上呈現(只在螢幕上顯示),這時候就必須懂得怎麼設定影像尺寸(大小)和解析度。先就列印需求來說,在 Photoshop 執行「影像->影像尺寸」指令,然後把影像尺寸單位設為公分,寬度和高度很容易理解,但解析度(像素/英吋,簡稱ppi)是什麼意思呢?簡單來說,就是每一英吋(2.54公分)長度內,要列印幾個像素(pixel)。如下圖,影像的像素尺寸為 1280x720,在維持影像畫質(取消勾選「重新取樣」可固定像素數)的情況下,若把ppi(pixels per inch)設為 300 的話,列印出來的圖片尺寸就會是 10.84cm x 6.1cm,因為 1280/300x2.54=10.84、720/300x2.54=6.1。
那麼影像解析度該設為多少,印出來的圖片才會漂亮呢?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,因為牽涉到輸出設備、紙材、個人觀感…等因素,只能說 300ppi 通常能滿足普遍的需求。這裡要特別澄清,並不是直接把任何影像打開調高為 300ppi 就行,而是要來源影像原本就有足夠的像素數。因為直接把影像放大由軟體內插補點增加(計算模擬出來)的像素並非真實存在,通常只是填入模糊的中間色(如下圖),不會讓照片變得清楚,也無法提升影像畫質。
您可以試著在 photoshop 開啟照片,然後進入「影像尺寸」視窗,先取消勾選「重新取樣」再把解析度設為 300,看看上方寬度和高度數值的聯動變化,這就是該照片以真實 300ppi 所能列印的最大尺寸。如果不夠大怎麼辦?只能設法取得更高解析度的原始圖檔,例如重新拍攝或掃描。
若影像只需要在螢幕上顯示,一個簡單又直接的概念,就是看它寬、高各有多少像素,即所謂的像素尺寸(如下圖)。以一個像素尺寸為 1920x1080 的影像來說,總像素就是 2073600,用手機拍照的通俗說法,就是號稱 210 萬畫素。影像呈現在螢幕上的大小與 ppi 無關,而是和像素尺寸有關聯。例如一個 800x600 的影像顯示在解析度 1600x900 的螢幕上,寬度佔了一半(800/1600=0.5)、高度則佔三分之二(600/900=0.67)。
許多人混淆了 ppi 的觀念,完全用它來衡量影像畫質,認為 ppi 愈高就代表影像記錄愈多細節,這種認知是不正確的。如下方,左圖長寬各 0.1 英吋、300ppi,右圖長寬各 1 英吋、150ppi,請問何者能記錄較多的細節?答案是右圖。因為左圖 ppi 值雖然較高,但列印尺寸較短,影像總共只有 900 個像素 (0.1x300)x(0.1x300)。而右圖則是由 22500 個像素(1x150)x(1x150)組成,當然能記錄更多的細節。所以要用單一指標來衡量影像的話,應該是用像素尺寸(總像素數)而不是 ppi。
建議延伸閱讀:
>>
PS實用技巧─旋轉與裁切、調整亮度對比和色偏、修飾雜點
>>
調整圖片解析度、大小和轉存為 jpg 檔
>>
如何在家學習英文?英文線上課程平台,聽說讀寫一把抓!